兔出血症2型是由兔出血症病毒2型引起的危害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新型高度传染性、急性致死性疫病,该病2010年在法国首次发现。2020年4月该病传入我国四川省后,迅速传播至我国多个省份,对我国养兔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。
分类:
嵌杯病毒科(Caliciviridae)兔病毒属(Lagovirus)兔出血症病毒(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,RHDV),根据感染的RHDV基因型不同(RHDVGI.1~4),RHD可分为RHD1型(经典型)和RHD2 型两种。
理化特性:
目前,对于RHDV2的理化特性的研究比较有限。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WOAH)公布数据显示,RHDV/RHDVa可以50℃下存活1 h,对反复冻融具有抗性;pH 4.5-10.5时稳定,pH 3.0的环境下可存活,而pH >12时病毒会失活;1%的氢氧化钠、1%-2%的福尔马林、酚类消毒剂(One-stroke Environ?)、0.5%的次氯酸钠都可以灭活病毒,乙醚、氯仿和胰蛋白酶处理不会影响病毒的传染性。《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》中推荐使用3%的福尔马林进行皮毛的消毒。在4℃条件下,使用1.0%-1.4%甲醛或0.2%-0.5%的β-丙内酯处理可使病毒失去活性,而保留免疫原性,适用于疫苗生产。
RHDV/RHDVa病毒可能在冷藏或冷冻兔肉、动物尸体中存活数月。在4°C的组织悬浮液中可以存活7个月以上。室温下,干燥布匹上可以存活至少3个月。22°C时,在动物尸体中可以存活20天。60℃的组织悬浮液或者干燥状态下的病毒,可以存活至少2天。由于WOAH尚未公布RHDV2的理化特性数据,且RHDV2的相关研究比较有限,RHDV/RHDVa的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流行病学:
传染源:感染了RHDV2的家兔和野兔为RHD2的主要传染源。
传播途径:
通过口腔、鼻腔或结膜途径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,感染动物的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、垫料和水等均可造成感染。野生动物和苍蝇等昆虫也是病毒的机械传播媒介。在动物感染实验中,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皮下、肌肉或静脉注射等途径进行攻毒。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兔血液中的病毒在低温保存的兔肉中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性,进口受感染的兔肉是该病跨境传播的重要途径。Qi Ruibin等首次报道了人工感染RHDV2的兔精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病毒核酸。
易感动物:
对于6-8周龄以下的动物,典型的 RHDV / RHDVa通常呈亚临床的感染,而RHDV2可以感染15日龄以上的家兔和野兔。在易感动物种类方面,除家兔外,撒丁海角兔(L.capensis var mediterraneus),意大利野兔(L.corsicanus),欧洲褐兔(L.europaeus)和山地野兔(L.timidus)等品种的野兔均对RHDV2易感。
临床症状:
根据病程的不同,可以分为最急性型、急性型、亚急性型和慢性型。最急性型发病时通常没有临床症状,主要的临床表现出现在急性感染的动物,亚急性型的特征类似于急性型但症状相对较温和。根据病原体的类型,潜伏期在1到5天之间。在出现发热(>40℃)症状后12-36小时发生死亡。在此阶段,可以观察到各种临床症状,例如厌食、呆滞、反应迟钝、虚脱、神经症状(抽搐、共济失调、瘫痪、角弓反张、划水状)、尖叫、呼吸症状(呼吸困难、鼻孔流出带血的泡沫)和黏膜发绀。
在疫情爆发期间,若病原为RHDV/RHDVa则有5%~10%比例被感染动物可能表现为慢性或亚临床症状,其特征为严重的全身性黄疸、体重减轻和嗜睡,这些动物通常会在1~2周后死亡,部分存活下来的动物会出现抗体阳转。如果病原为RHDV2,发生慢性或亚临床症状的比例要显著增加。
与经典RHDV / RHDVa相比,RHDV2有与之相似的病变特征,即呼吸道出血和实质脏器水肿、出血、淤血。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:RHDV / RHDVa主要引起成年家兔感染,而RHDV2的感染宿主范围更广,不但感染成年家兔,还会感染15~20日龄幼年家兔。此外,经典RHDV / RHDVa的死亡率可高达80%~90%,而RHDV2型的死亡率稍低,但其跨度较大(5%~70%)。
剖检病变:
RHDV2感染引起的兔出血症以实质器官出血、淤血为主要特征。肝脏呈黄棕色,质脆和变性。气管粘膜充血,含有大量泡沫液体,肺部水肿和充血。脾脏肿大,边缘变钝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患病动物出现多种器官出血和猝死的原因。在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中,耳朵、结膜和皮下组织明显出现黄疸变色。
实验室诊断:
目前尚没有合适的细胞系用于RHDV2的分离培养,只能采用接种实验兔的方式进行病毒的分离、传代和确定传染能力。
病原学检测技术方面,《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》中推荐了RHDV的通检方法和专门针对RHDV2的RT-PCR方法。使用RT-PCR可以在多种器官、尿液、粪便或血清中检测到病毒的RNA。其中,肝脏是病毒载量最高的器官,其次是脾脏。在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的兔中,可能在脾脏中比肝脏中更容易检测到病毒。除此PCR类检测方法外,血凝实验、免疫电镜、病毒捕获ELISA、免疫染色以及Western blotting也是WOAH推荐的病原检测方法。
血清学检测技术方法,《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》推荐血凝抑制实验、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三种方法应用于RHDV、RHDVa和RHDV2自然感染或者免疫抗体的测定。
中国畜牧业协会团体标准《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诊断技术规程》(T/CAAA 028-2019)中规定了应用于RHDV2检测的红细胞凝集试验、RT-PCR、免疫印迹等病原学诊断方法,以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竞争ELISA等血清学诊断方法。目前在实验动物领域的限行标准中,只有《GB/T 14926.21-2008 实验动物 兔出血症病毒检测方法》中规定了RHDV/RHDVa的抗原和抗体检测方法,尚缺乏RHDV2检测的相关标准。
防治措施:
通过使用RHDV/RHDVa疫苗,我国已经对RHDV感染实现了有效的控制。但是,RHDV/RHDVa疫苗对于RHDV2没有交叉保护力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,法国和西班牙已经注册了预防RHDV2感染的疫苗,而我国暂时尚内无针对RHDV2的商业化疫苗可以使用。
严格控制动物引种,应从无RHDV2病原感染的养殖场购买活兔,加强活兔调运检验检疫,严防病原引入。针对兔肉制品和兔冻精具有携带RHDV2病原进行远距离传播的风险,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于这类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。
加强针对RHDV2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,提升广大从业者对该病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。同时,还应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,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蚊虫进行杀灭,人流、物流及车流同样需要严格控制,防止病毒的机械携带传播。
RHDV2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,一旦出现感染病例,应该用病毒敏感的消毒剂对死亡兔的尸体、污染的笼架、饲料、垫料等进行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,严防病毒扩散。
参考文献:
董浩,张乐颖,左琴,等. 兔出血症2型研究进展[J]. 动物医学进展,2023,44(9):97-101.